BETVTOR伟德官网

新闻动态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李廷芥教授人物事迹

发布单位: 更新时间:2023/12/07 15:18:30 访问量:

作为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廷芥教授长期致力于岩石动力学与爆炸冲击波在岩体中的传播及衰减规律研究,参与并负责了我国西北核效应实验(1970-1976)、国家地下炸药库安全实验(1977-1985)、大亚湾核电站及三峡工程(1994-2000)等多项重大工程及建筑节能实践。一直以来,李廷芥教授始终与时代同轨,从未淡出过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现如今,他致力于对青少年开展科普讲座,一直在为祖国今后的发展不懈努力。

一、 一个真正的国家科研人才--李廷芥教授的传奇经历

在与李廷芥教授的交流中我们得知,他是经历过中国“历史”,特别是那个我们用“算盘”打出来的原子弹时代。

本应1966年毕业的李廷芥教授,由于“文化大革命”,辽宁发生武斗,直到1968年才毕业。随后便被分到中国科学院,刚进入中科院,李廷芥教授并没有马上开展工作,而是先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一直到70年代初期,才被安排回武汉岩土所,前后经过一年半的波折,才真正开始参加工作。而在之后的时光里,他在中科院一待便是十五年,其中七年从事核爆炸监测,八年在地下炸药库开展工作。

谈起在中科院工作的经历,李廷芥教授还历历在目。在新疆进行核试验的过程中,李廷芥教授一直在艰苦的环境下开展工作,也遇到过很多困难甚至危险。甚至有几次差一点牺牲了。在座卡车过天山的时候,常常会遇到山崩的情况,他曾亲眼看着一整个巨石从山下往下蹦。在核试验的坑道里,钉子,大大小小的爆破随处可见,有几次险些因此送命。由于地处新疆沙漠地区,水源在当地是十分紧缺的,李廷芥教授回忆道,当时每人只分配一盆水,而这一盆水便包括了一天的清洁。面对如此严峻的科研环境,以李廷芥教授为代表的一众科研工作者喊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口号,为国家的核试验工作做出重大贡献。在这段历程中,最让笔者感动的是教授提及自己与父亲的故事,在父亲重病和紧急任务面前,他选择隐藏心中的悲伤,坚守岗位,继续推动祖国的核试验任务,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马兰精神”——这是李廷芥教授在讲座中时常提及的,其中具体谈到了热爱祖国,忠诚使命,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集力创新,勇攀高峰。“马兰是一个小地方,但也是我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令我怀念的地方。”李廷芥教授说道。马兰精神以“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为内涵,它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首先,它源于一项特殊的任务。马兰作为我国唯一的核试验场地,这使得这个地方变得特殊起来。它拥有独特的环境,这个环境决定了它必须建在广袤的戈壁滩上,远离人烟。其次,马兰精神形成于一个特殊的群体之中。这个群体包括广大的官兵和职工,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单位的人员。他们长期在那里工作,总共有一万多人。最后,马兰精神还有一个独特的日程安排。在30年的时间里,他们共进行了45次核试验,这个过程经历了许多特殊的阶段。正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马兰精神得以形成。这是一种“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大力协同、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李廷芥教授也始终将马兰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英明决策和上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一代代马兰人始终坚持祖国利益高于一切,忠诚使命重于一切,为开创“两弹一星”的伟业,推进我军武器装备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跟李廷芥教授进行交流后才明白,有很多历史都掩盖在时间的尘烟之中,在布满灰尘的档案中,等待后人去一点点地了解。笔者在与李廷芥教授的采访中,一点点探知到往昔尘封的历史,也愈发佩服这些奉献牺牲的先辈们。除此之外,也能感受到李廷芥教授的乐观态度和对年轻人的热切希望。

二、 投身讲座,为国家培养“小院士”--李廷芥老所长的退休生活

在对李廷芥教授的深入采访中,也才能真正去渐渐了解到这位退休的老研究员教授。

从科研前线退下来后,他便投身到讲座宣讲当中。2014年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50周年,李廷芥教授起初是在所在公司宣讲,后来便四处进行宣讲了。迄今为止,今天的演讲是他的第一百二十二场讲座。

李廷芥教授在退休之后,也从未淡出过这个时代,也在默默地为祖国,通过自己的方式,做出着贡献。只不过是从年轻时候对专业领域的贡献转向了为祖国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小院士”做着贡献。就像李廷芥教授所说,“我希望我一直传承下去,做下去,只要我有一天要活着,只要有人还愿意听,只要有孩子需要我的鼓励,我就愿意。”

除了热衷于讲座和孩子们的教育外,李廷芥教授还重视跟孩子们的互动。他曾收到来自一所学校600多封孩子们的信,由于第二天在其他地方还有讲座,李廷芥教授便将孩子们的信带到高铁上,在旅途过程中抽空签名。“孩子们写得都很有水平,很深刻。”对于信中所写的内容,李廷芥教授还会写上寄语,最后再签名,这无疑是个很大的工程,但事后他回忆,“这就叫做累并快活着。”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用来形容李廷芥教授最适合不过了,他还向我们分享了一位“小院士”的故事。

多年前,李廷芥教授在广东省科技大赛讲座过程中,讲着讲着突然一个孩子昏倒了,被学生搀扶出去,因此讲座还暂停了一会。在讲座结束,那个小男孩找到李廷芥教授,向他道歉。

这个孩子叫陈凯,在湛江高中读高二,因为没吃早餐的缘故,所以有点晕。李廷芥教授一听原以为他家里贫穷,当即表示愿意资助他,帮助孩子考上大学,不过陈凯表示家里并不缺钱,只是缺少鼓励,他的爸爸妈妈忙于工作,对他的学习不够上心。后来,李廷芥教授就给陈凯留了邮箱。在那之后,陈凯就不断地写邮箱汇报他的学习情况,而且还会写诗送给李廷芥教授,很多诗李廷芥教授到现在都保留着。后来,陈凯考上了东南大学建筑学专业,又转系转到计算机,“这个孩子说想跟我一样搞国防工程。”李廷芥教授说道。如今,陈凯已经小有成绩,有了不少科研成果,平常也会跟李廷芥教授进行学术探讨。

不仅如此笔者还从对李廷芥教授的采访中了解到更多有关他的过往经历和贡献,那是在那个特殊年代真正的国家科研人才,也是有他们这些先辈们的无私付出和奉献,才有我们这代人的生活,也才有当今的中国。

三、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李廷芥教授向青年寄语

当笔者问及李廷芥教授,认为现代的青年跟以往最大的差别是什么时,李廷芥教授向笔者介绍了当前的青年是属于“z时代”。“z时代”就是说网络时代,互联网时代,受到互联网通信、短信、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影响的一代人。他谈及现代的青年,指出了消费观念的不同,时代思想结构的不同,时代瞬息万变,但也拥有不变的,唯一不变的就是时代的精神,李廷芥教授寄语青年,让这些处于“z时代”的青年将来不要忘本,不要忘根,要努力成为国家在未来科技发展的主力军。

对于现在青年的规划发展和一些青年感到迷茫的问题,李廷芥教授也给出了一些建议。他认为,第一要扎实专业课程知识,在专业理论丰富的同时,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第二要锻炼社会交往能力,沟通能力;第三要锻炼心理承受能力,特别是谈及了现在抑郁症比以往增多现象,要保持良好身心健康;最后,是李廷芥教授对迷茫青年的一些建议,要多思考,迷茫的时候要接受自己的情感状态,花时间去思考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找到自己要实现的目标,这可以帮助青年找到方向,制定计划来实现;另外,李廷芥教授希望青年尽管面临困难挫折,也要保持积极心态,相信自己能克服困难,要学会放松自己,减轻压力焦虑。

“刻苦学习知识,坚定理想信念,磨练坚强意志,锻炼身强体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时刻准备着奉献自己。”不管是对讲座的孩子,还是正处于“z时代”的青年,李廷芥教授都是怀着深深的关切说出他的寄语。

李廷芥教授还向青年人分享了他的座右铭:人的一生应当这样来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才能够说:“我的生命和全部的经历都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撰稿:纪健生、陈睿瑶;一审:黄楚刁;二审:付皓珺;三审:邓维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