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刘志芳:我们要树立大职业教育观

发布时间:2017-04-27     信息来源:     

职业教育是终身教育。在德国,职业教育被称为从“学习世界”走向“工作世界”的桥梁;在美国,被称为“技术与生涯教育”;在我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奠基人黄炎培说,职业教育是“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的教育。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异常激烈,国际分工也正在发生变化,国际产业格局正在重塑,一些发达国家都在进行顶层设计,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占领经济增长制高点做准备。在设计发展规划中,各国都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养,尤其是把职业教育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多措并举,推动其健康快速发展,以此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

在国家层面加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顶层设计。美国推出“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强调通过职业教育和学徒培训提高劳动者技能;德国提出“工业革命4.0”,旨在发挥物联网和服务网在制造业中的潜力。我国也在提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确定了把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型的行动指南。这是对职业教育所承担的人才培养任务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要想增强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突破“低端制造”的藩篱,改善“世界工厂”的尴尬,保证战略中提出的目标得以实现,就要求职业教育必须创新发展,积极对接产业,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国际教育标准对接,打造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升级版”。另外,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十三五”规划的实施,都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高度重视中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主体。德国政府2003年和2004年连续发起“职业教育攻势国家行动”,对中等职业教育坚持政府投入为主,且强度不断加大。芬兰、捷克、等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公共财政投入均已达到本国GDP的1.0%至1.1%。而在我国,2015年高中阶段教育中,普通高中在校生2374.4万,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仅为1674.21万,职业教育在高中阶段的比例不到41%,而且下滑趋势明显。一个国家的人才结构是呈金字塔形的,不能都考大学,搞学术。一方面我们要看到,某些国家或地区大学生失业率超过20%后,已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之一;另一方面从人才成长的规律来看,高中阶段是学习技能、提高动手能力的最佳时间段。为此,我们要借鉴国际经验,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中起着重要主体作用的中等职业教育,通过政府统筹和市场调节,双管齐下,多措并举。

因此,我们要树立大职业教育观。职业教育是“跨界”的教育,不仅具有教育性,而且具有突出的经济性、社会性、地域性、职业性、终身性等特点。“教育不与职业相结合,百业之不进步”,仅靠教育界是难以办好的,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支持。论职业,外要适于社会分工制度之需要,内要适应人类天生不齐才性之特征,不仅要求供需相济,而且要求才性相近,才能使事事得人,人人得事,使百业效能赖以增进,使人人获得职业的真乐。黄炎培在1926年就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的思想,提倡在小学就要进行职业陶冶,中学要进行职业指导,高中开始进行职业准备,就业后还要进行职业再补习、再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终身教育的倡导者保罗·朗格朗说:“教育在抽象的真空中是不能有效起作用的,必须与对日常生活、职业生涯、政治、社会生活条件的改善产生强烈兴趣联系起来。”这是关系全局的教育观念问题。在北京的一所国际幼儿园,每位家长都要给孩子们上一课,主题为“我的职业”,让孩子们从小了解职业,培养职业兴趣。无论是哪一类教育,都要树立大教育观,树立大职业教育观,我们的孩子走向社会的那一刻,无一不是以职业人的身份亮相的。为此,要把职业教育的思想、理念和实践渗透到所有的教育类型中,我认为这将是我国未来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突破口。

(作者系中华职业教育社研究部部长)